医学院校已逐步重视,具体教学实施需优化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逐步加大人文素质教育投入,将人文素质课引入到医学院校的常规课程及附属医院临床实践中。但是,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无法与临床建立有效联结,教学方法过于机械生硬,使医学生无法将人文素养具体应用到实习中。而且大量的思想政治课替代人文教育课引入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中,致使医学生误以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即使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了人文素质教育课,而在临床实习阶段踏出校门步入医院初次接触患者时仍缺乏系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训与学习,导致人文素质不能有效的与临床实践相衔接。
医院临床教师投入精力不足,人文知识储备不足 临床医学教学由大型临床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承担,作为多重身份的带教老师,因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科研任务甚至行政职责,带教职责相对会有所减少,临床教学医院缺乏人文素养培养课程,医学生只能在日常的临床实习中从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中积累点滴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人文素养理论体系,更不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临床带教老师和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后备医学人才的历史重任,不仅要跟上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及与之匹配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系统的人文素养学习 医学生在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相对的减少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专业型研究生不仅要完成医院规范化培训任务,还包括学校课程、医院培训课程和参与课题研究等任务,医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投入到人文课学习中。除此之外,复杂的医疗环境及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学生对工作行业前景产生怀疑和迷茫,使医学生无暇顾及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深层次地思考人文精神在医疗行为中的指导作用。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无法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及新闻图片来源于其他网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5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Copyright 2017 北国信息网All Rights Reserved